人-机-环境系统工程
专业委员会
工作委员会
分支机构会议
发布日期:2020-05-11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专委会简介

SESC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s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mmittee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专成立于1993年10月,旨在推动-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蓬勃发展。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在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的亲自指导下,1981年在我国诞生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技术科学

-机-环境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正确处理人、机、环境三大要素的关系,深入研究人-机-环境系统最优组合的一门科学。系统中的“人”,是指作为工作主体的人(如操作人员或决策人员);“机”是指人所控制的一切对象(包括工具、机器、系统和技术)的总称;“环境”,是指人、机共处的特定工作条件。人-机-环境系统最优组合的基本目标是“安全、高效、经济”。“安全”,是指不出现人体的生理危害或伤害,并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高效”,是指全系统具有最好的工作性能或最高的工作效率;“经济”,就是在满足系统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系统的建立要投资最省。

-机-环境系统工程的诞生,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技术手段。通常,哲学上是将生产力定义为:“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同以生产工具为主的被用于生产的劳动资料相结合,就构成社会生产力。”很显然,生产力应该是人(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机(生产工具和劳动资料)、环境(生产场所的有关劳动条件)三大要素的有机结合。因此,在任何生产过程中,机(生产工具和劳动资料)是进行各种物质资料生产的物质基础,是提高生产力的基本条件。但是,机(生产工具和劳动资料)都必须靠人去掌握和操纵,而且人和机(生产工具和劳动资料)又都处于各种特定环境下工作。所以,机(生产工具和劳动资料)只是一种可能的生产力,它只有与人和工作环境有机结合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为了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就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原理,并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精华,把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人与机的关系从哲学高度的一般定性描述逐步过渡到定量描述,既要有科学理论的依据,也要有科学记录的方法,更要有发挥人积极作用的措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积极应用及蓬勃发展,就能使人对机(生产工具和劳动资料)有意识活动的研究,有了一个新的从定性到定量、由感性认识朝着科学实验研究发展的飞跃,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实施途径。

 

主任委员名单刘皓挺

联系人:刘皓挺

地址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子信箱:liuhaoting@ustb.edu.cn

第八届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 2022 年 11 月 11 日换届成立 挂靠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主任委员:刘皓挺(1981.3,北京科技大学)

副主任委员:毛恩荣(1961.5,中国农业大学),叶龙(1965.6,北京交通 大学),王丽(1969.11,北京科萃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技术研究院),郭小 朝(1965.8,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陈伟炯(1957.11,上海海事大学)

秘书长(兼):王丽(1969.11,北京科萃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技术研究院)

 

userfiles/file/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专委会历届成员名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