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专业委员会
工作委员会
分支机构会议
发布日期:2013-01-15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2012年工作总结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2012年工作总结
 
1、国内交通发展基本形势与专业委员会工作环境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交通运输需求总量不断增加,“十一五”末期(2010年)我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已经达到了432万km(不含民航航线和国际海运航线里程)。国家新型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产业结构发生战略性调整,交通运输需求结构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求交通运输布局与之相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要求交通运输要与之协调;同时科技进步推动了交通运输的速度、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我们不仅面临经济发展过程中运输需求数量上的急剧增加,也面临社会经济发展对客货运输服务结构、形式和质量上的新要求。
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家增加了发展质量的目标要求,研究颁布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和集约用地等政策、规范及标准,完善交通运输行业节能环保管理制度;完善运输市场运行机制,改善国有大型交通运输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组建交通运输部,在建立综合运输管理机构上进行了探索。因此,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交通运输领域重要的战略举措。
2、专委会主要工作
2.1 召开了4次交通‘7+1论坛情况
2005年9月由专委会主办的交通‘7+1论坛,按照每季度举办一次的计划,从无间断。今年已成功举办3次,分别是第26次、27次和28次交通‘7+1论坛。
第29次会议也正在积极的筹划准备过程中,将于今年第四季度(12月底)召开。
已经召开的26、27、28次交通‘7+1’论坛详细情况见本学会网站(http://www.sesc.org.cn)。交通‘7+1’论坛经历了7年,已得到国内外交通运输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在推动我国交通和系统工程学习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 第八届交通运输研究国际会议召开情况
第八届交通运输研究国际学术会议(ICTTS’2012)于2012年8月1日至3日在湖南长沙和一大酒店胜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AST)、中国系统工程学会(SESC)、北京交通大学(BJTU)、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ITE)、中南大学(CSU)、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BTRC)、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美国能源基金会(EF)、日本土木工程师学会(JSCE)、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idianU)、英国公路与运输研究会(IHT)以及香港交通运输研究会(HKSTS)等单位联合举办。大会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单位的资助。
大会组委会共收到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的410余篇论文摘要,第二轮提交的220余篇论文全文中,经学术委员会严格评审,最终录用了88篇论文(含海外论文39篇)。会议论文集已经由英国Elsevier公司出版。
参加本次大会的有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海外代表,以及15家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57名专家学者。会议创办十四年始终贯彻着“坚守质量,打出品牌”的学术路线,不盲目扩大规模,使其成为国内外交通运输学者一致认可的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2.3 中德综合交通论坛
由国务院参事室,德国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部及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高层研讨会于2012年9月28日在北京交通大学胜利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基于国家层面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践,政企分开条件下铁路运营组织管理模式,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衔接设计与运行组织,中德合作的潜在领域和合作机制等。
研讨会由余祖俊主持。王卫民,Veit Steinle等领导为研讨会致辞。冯飞,Veit Steinle等就基于国家层面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践等问题作了发言。Michael Schmitz,Kay Mitusch,武剑红等就政企分开条件下铁路运营组织管理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Ullrich Martin,Dirk Vallée,毛保华等对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衔接设计与运行组织等问题作了报告。邓新华全面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的国际合作模式与成绩,德方教授作了积极回应。最后,石定寰作了大会总结。
本次研讨会为政府部门间和高校研究机构间搭建了长期合作的交流平台,与会代表认为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2.4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学报工作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于2001年创刊,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科学出版社(中文版,ISSN 1009-6744)和Elsevier出版公司(2007年起,英文电子版,eLSSN 1570-6672)出版。期刊影响力不断扩大,中文版已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CSA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SCOPUS文摘引文数据库”收录,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际版已被Science Direct、EI Compendex全文检索。
期刊为双月刊,是面向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综合交通、智能交通、信息工程等学科的理论研究、应用实践及高科技开发应用的综合性多学科期刊。本刊栏目主要有:决策论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智能交通系统与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和案例分析等。
今年本刊刊发的论文当中,来自高校的论文占绝大多数,其中北京交通大学论文控制在30%左右。其他各高校中,东南大学、同济大学、长安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单位论文数较多。另外,政府机关、信息产业界、非高校科研机构的论文共占13%左右。从刊发论文第一作者技术职务上看,中高级职称作者和博士生的论文所占比重较大。与上年相比,2012年博士生、硕士生的论文数量有所减少,中级、副高级和高级职称作者的论文数量增加。
2012年1月1日至11月20日共新收稿件431篇,其中已录用158篇,退稿198篇,处于审稿状态75篇。已审论文的录用率为44.4%,淘汰率55.6%。录用论文的修改率达到90%以上,显著提高了稿件的质量。截止11月,已出版6期,发表论文173篇,总页数为1 142页(含增刊1期,23篇文章,136页),平均每期约29篇文章,191页。2012年12月第六期计划发表论文30篇,200页。
经过近6年的发展,国际版的生产质量逐步提高,期刊生产流程日趋程序化,论文语言及编辑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影响力逐渐扩大。截至2012年11月,国际版已顺利刊发36期,发表论文318篇。2007年平均每期7篇,48页;2008年平均每期8篇,75页;2009年平均每期9篇,51页;2010年平均每期10篇,59页;2011年每期9至10篇,58页。2012年平均每期10篇,合计60篇,总页码374页,平均每期62页。
2.5 其他工作
(1)负责科普工作,参与科协科普工作活动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充分依靠和发挥科协团体组织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化科普工作,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等,落实《纲要》确定的工作任务,以推进首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按照市科协的工作要求,完善组织体系和功能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发挥社团组织的职能作用,为青年会员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搭建平台。同时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科技周等大型科普活动。与北京交通大学联合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创新竞赛、大学生科普实践征文和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开展高层次的校园科普活动。并加强与区县科协的协作,组织会员到社区、乡村开展科普志愿服务。为科协科普工作做贡献。
(2)参加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
我代表《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参加了2012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会上认真学习了新闻出版总署的最新文件和出版方针政策。听取、领悟了继续改革创新,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时与学会领导及学会其他期刊的负责人就如何提高期刊质量、如何提升期刊影响力、如何规范期刊生产管理流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建议学会组织各期刊编委建立联合编委,由联合编委审阅各期刊部分稿件,相互学习、借鉴,以便提高各期刊的质量和提升期刊影响力。
(3)承办学会新春座谈会
2012年2月18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八届四次常务理事会暨新春茶话会在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宾馆顺利召开,受学会委托我们承办了此次会议。科协宣传部罗晖副部长、赵立新处长及学会领导、理事等共38人参加了新春座谈会。汪寿阳理事长全面总结了2011年学会工作,指出2012年学会的工作计划。罗晖副部长充分肯定了学会2011年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与会者还就《奖励实施细则》、《分支机构管理条例》和《会员管理条例》等内容进行讨论,提出了不少可操作性建议。
(4)向科协提出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建议
高速铁路带来的变革,使其在安全保障、运营组织和管理的一体化、旅客服务三个方面的要求都远高于传统铁路。其中,安全是高速铁路运营的第一要素,它的安全性不仅要在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时给予充分考虑,并且在运营管理中也要不断研究、改进和提高。因此,应该重新对现有的铁路设施设备以及运营安全保障系统进行定位,查找原因,进行整改,精益求精,提高质量和性能,完善系统功能。此外,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地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技术系统对保障高速铁路高校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地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减少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高速铁路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目标是把高速铁路的建设引到良性发展的道路上,逐渐达到高速度,高稳定,高安全的高速铁路运营系统。
3、心得与体会
自1987年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至今,委员会已经走过25年的历程,先后成立了七届委员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飞跃。
专业委员会从组建到活动组织一直贯彻“官、产、学、研”相结合的路线,坚持以系统工程的科学与理论为基础,在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推动交通运输系统学科建设,以及解决不同时期交通建设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讨和专家沙龙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积极搭建委员会工作平台,贯彻多赢方针。
专委会坚持走学术路线,不搞商业化运营,参加该专业委员会的各位委员都是对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科真正有兴趣的人,他们具有高度的奉献精神。专业委员会负责的《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学报坚持纯粹的学术思路,创刊以来从不刊载商业广告。正是由于专业委员会各位理事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使得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硕果累累。
回顾过去,委员会取得了丰厚的成绩,展望未来,委员会将再接再厉,发挥专业社团的优势,努力开创委员会工作的新天地,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