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分支机构、各团体会员单位、各位理事、全体会员:
为了推动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经第十一届第六次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中设立“博士创新激励计划”,对博士学位论文做出创新成果的年轻学者予以激励。有关管理办法见(2025)系会字15号文件。现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2025年度博士创新激励计划推荐工作的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 参评条件
1. 候选人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选题在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研究成果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学术上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或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2. 候选人应在重要学术刊物或重要会议上就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研究内容发表过高水平论文;
3. 候选人应在过去三年内在中国境内机构获得博士学位(以遴选当年1月1日计算);
4. 涉密博士研究成果不参加遴选。博士学习期间已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不参加遴选。已获得过往及其他学会与博士创新激励计划相当或更高荣誉的博士学位论文及作者,不得参加遴选。
5. 参评者需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员(有效会员生效期不迟于2025年9月1日)。
2025年度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博士创新激励计划遴选办法具体参见http://www.sesc.org.cn/htm/article/article1622.htm。
二、 评选数量
博士创新激励计划每年遴选、颁发一次,每次不超过10人,具体数量根据当年申报情况由评审委员会具体确定。
三、 推荐方式
博士创新激励计划采用联名推荐和分支机构推荐两种方式。
1. 联名推荐:由三位(含)以上学会理事联名推荐,填写统一格式的推荐书,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材料;每位理事推荐不超过三人。
2. 分支机构推荐:出具分支机构推荐意见,并由主任委员签字;若分支机构推荐,担任分支机构主任委员的理事不再参与联名推荐;每个分支机构推荐不超过三人。换届发生搁置的分支机构(含担任主任委员的理事)暂停推荐资格。
四、 推荐材料要求
1. 申报遴选需同时递交电子版和纸质版材料。电子版材料包括:推荐表、博士学位论文、证明材料关键页扫描件。纸质版材料包括:推荐表一式六份,证明材料一份,博士学位论文一份;分册装订,其中一份推荐表与证明材料按顺序装订成册。
2. 所提交推荐表及证明材料附件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应保持一致。推荐表及证明材料附件要客观、准确。
3. 推荐人对所评选的评审专家有回避要求的,应提交专家回避报告,详细说明提请回避的理由。
五、 评选程序
博士创新激励计划遴选过程分接收推荐材料、形式审查、通讯评议、会评。
1. 接收推荐材料:填写报名表单,提交电子版推荐材料,报名表单和推荐表链接:https://f.wps.cn/g/LQEe9CqS/。同时将纸质版材料寄送至遴选工作办公室(邮寄地址见下)。推荐的书面材料及电子材料接收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23日(以邮戳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2. 形式审查:由遴选工作小组对原始推荐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3. 通讯评议:遴选委员会对形式审查通过的推荐材料组织评议,以通讯评议方式进行,将候选人博士学位论文送特邀委员评阅,每篇博士学位论文交由五名特邀委员,根据评议情况,遴选委员会组织确定入围候选人;
4. 会评:遴选委员会对通讯评议后产生的候选人通过会评投票,确定拟进入博士创新激励计划的名单。征得候选人同意后,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候选人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研究内容及贡献陈述等。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六、 结果公示
1. 博士创新激励计划名单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网站和相关信息平台上发布,并颁发证书。
2. 遴选工作小组在公示期间接受书面质疑材料。质疑材料必须清晰简要地阐明质疑问题。以单位名义质疑的质疑材料必须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质疑的质疑材料必须签署实名。对于质疑材料,遴选工作小组将进行针对性调查并将异议处理结果汇报遴选委员会,遴选委员会进行复议、裁决、审批。
3. 对已获博士创新激励计划的学者如发现涉及申报内容的学术不端行为,经查明属实,将收回证书,并严格予以通报处理。
七、 联系方式
博士创新激励计划遴选工作小组办公室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邮编:100083
收件人:宋亚楠
联系电话:010-82541431,18810918456(微信电话)
电子邮件:ynsong@ustb.edu.cn, sesc@iss.ac.cn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2025年9月3日
博士创新激励计划推荐表:pan.cstcloud.cn/s/oOKmJWZUSd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