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深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充分发挥科学普及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四个全面”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科普研究所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搭建理论和实践交流平台,总结“十二五”科普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主要进展,研讨“十三五”科普事业发展方向,于2015年10月在北京举办“第二十二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面向2020的科学传播国际论坛”。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面向2020的科学传播与普及:创新驱动与社会参与”。主要议题:
1.科学传播的社会语境及科学文化(国际论坛)
2.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与测评
3.数字阅读时代的科普创作
4.大数据与科普信息化
5.科普能力监测评估(人才、基础设施、投入等)
6.中国特色科普理论的建构
7.“十三五”科普工作创新(地方科协主席论坛)
本次研讨会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有关部委领导、地方科协主席进行大会报告,并设立国际论坛、地方科协主席论坛和系列专题分论坛,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讨和交流。
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科普领域各位同仁和产业界人士积极撰写论文并参会。欢迎中国科协各类资助项目的承担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参与《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研究和实践的单位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撰写论文并参会。
本次会议将从收到的论文中遴选优秀论文,正式出版会议文集。
论文提交截止日期:2015年5月31日。凡提交征文符合入选条件者,将于2015年7月收到参会通知。
论文及登记表电子文本请发至邮箱yth@cast.org.cn;电子邮件标题及论文标题格式:拟投的议题编号_姓名_单位_文章名(如:1_王黎明_中国科普研究所_增强流动科技馆巡展的文化融合功能)。
若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中国科普研究所,100081
联系人:李红林 付敬玲
电话/传真:010-62103201、62172749
网址:www.crsp.org.cn
附件1:提交论文要求
附件2:稿件格式样本
附件3:论文登记表
第二十二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
暨面向2020的科学传播国际论坛秘书处
(中国科普研究所代章)
2015年3月10日
附件1:提交论文要求
1.论文内容、格式要求
(1)论文应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有学术或应用价值,有原创性。
(2)文章观点鲜明,言之有物,切忌浮泛无实质性内容的套话、空话。
(3)论文以5000字左右为宜,如有特别独到之处可适当增加篇幅,但全文不得超过10000字。
(4)论文需提供中英文标题、作者信息、摘要和关键词。文章的摘要应是论文核心观点、创新性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的高度浓缩。摘要以不超过500字为宜,关键词3-5个。摘要和关键词放在稿件正文前。
(5)论文的作者署名请用真实姓名。
(6)论文应包含参考文献和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内容包括作者所在单位、职务、学术头衔(专业技术职称、博士生导师、院士)、研究方向、通信地址、E-mail地址。
(7)引文必须准确、可靠,注明出处。
(8)正文标题层次采用连续编号:如一(一) 1(1) 1)①
2.论文后续使用说明
本次会议将从收到的论文中遴选优秀论文,编辑成会议文集正式出版。会议文集编委会将与作者签订授权协议,有关编辑要求另行通知。
附件2:稿件格式样本(原载于中国科普研究所编. 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科普出版社,2014: 82)
增强流动科技馆巡展的文化融合功能
王黎明
(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与自然生长的实体科技馆相比,流动科技馆更需要主动适应欠发达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基于现代科技馆的理念演进和实践发展过程,在对中国科技馆体系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对流动科技馆的文化融合功能进行分析,归纳其科学传播的主要特点,提出将文化融合作为科学传播的基本理念,增强流动巡展项目的人文内涵,从展项设计、传播策划、公众服务三个方面探讨其科学传播与文化融合进路,并总结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增强流动巡展文化融合功能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技馆流动巡展博物馆教育科学传播文化融合
Promoting Culture Integration in Traveling Exhibitio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Wang Liming
(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Beijing 100081)
Abstract:Thetravel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STM) must proactively adapt to local multicultural contex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ermanent ones which grow together with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nature of culture integration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in traveling exhibition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and practical evolution of STM, and on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f China’s modern STM system.Cultural integration is proposed to be the core principle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as a result humanistic connotation should be included.The developing routes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integration are discussed on three aspects: exhibit design,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nd audience service. Promoting culture integration in traveling exhibitions is concluded to be crucially urgent and important under present national circumstance.
Key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traveling exhibition, museum education, science communication, culture integration
流动科技馆巡展是在实体科技馆迅速成长基础上发起的科普惠民行动,其现实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科技馆:历史变迁与科学传播内涵
(一) 现代科技馆的理念形成和实践发展
……
1. 自然博物馆
……
2. 科技博物馆(科学工业博物馆)
……
3. 科学技术馆(科学中心)
……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7714-2005》)
[1]“全国科技馆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组. 全国科技馆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R]. 2011.
[2]张明生. 国内外科技馆的发展历史和现状[J]. 今日科技,1998(11):3-4.
[3]任福君,李朝辉. 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51-52.
……
附件3:论文登记表
第二十二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面向2020的科学传播国际论坛
论文登记表
作者姓名
|
|
性别
|
|
工作单位
|
|
职务
|
|
职称
|
|
通讯地址
|
|
邮编
|
|
联系电话
|
|
电子邮箱
|
|
论文名称
|
|
议题编号
|
|
论文摘要
(500字以内)
|
|
论文关键词
|
|
附:第二十二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面向2020的科学传播国际论坛 征文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