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2014年8月1-2日,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和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交通运输研究国际学术会议(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Studies, ICTTS’2014)”在浙江绍兴鉴湖大酒店召开。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罗马尼亚、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学者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
组委会副主席、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聂磊教授主持了8月1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一处处长刘作仪博士作为会议资助单位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大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Transportation Research-B 主编、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杨海博士致开幕辞,并代表协办单位香港交通运输研究会向大会召开表示祝贺。接下来,来自新西兰Auckland大学的Avi Cedar教授做了“Rail-Bus-Ferry Operations Planning: Network Connectivity, Integration and Logistics”的发言,介绍了改善多方式综合交通枢纽运行效率的规划方法与技术。美国Auburn大学土木系副教授Huaguo Zhou博士做了“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Wrong-Way Driving Crashes”的发言,介绍了道路交通安全设计与管理的新技术。来自武汉理工大学钟鸣教授做了“A Discussion of a Few Interesting Issues in Traffic Monitoring Programs”的报告,介绍了他在加拿大开展的交通监测研究的成果。日本学者Hasebe先生做了题为“Basic Law of Transport Policy for the Activation of the Regional Public Transport”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日本在优先发展地区公交的政策规定及实践经验。
8月1日下午与2日上午,会议分4个小组举行了分组学术交流,近80名学者宣读了自己的成果,并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
8月2日下午继续举行会议大会发言。日本名古屋大学的Toshiyuki Yamamoto教授做了“Connecting Vehicles to Grid”的报告,介绍了电动汽车运营中涉及的一些组织与管理方法及其效果分析与评价成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黄海军教授做了题为“Externalities Imposed on Different Users”的报告,介绍了他在交通外部性研究中的最新思考。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江燕博士做了“People Oriented Road & Non-mobilized Transport Facility Planning/Design”的报告,全面介绍了行人与非机动交通优先区域内的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内华达大学现代交通与教育中心主任Zongzhong Tian教授做了“Signal Control for Diverging Diamond Interchanges”的报告,他系统介绍了逆边型菱形立交地区交通组织与信号配时的研究成果与体会。这些高水平的大会发言不仅反映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也引起了大会听众的热烈讨论。在接下来的简短闭幕式上,组委会执行主席、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保华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简要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组织过程,并对本次会议的各协办单位、大会主题发言专家、论文审稿专家、各分组主席的支持与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大会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副主任高自友教授宣布大会胜利闭幕。
本次会议组织委员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约260份摘要和150余篇全文。学术委员会经严格审查录用了89篇论文,论文集已由Elsevier出版公司作为“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的专刊(Volume 138, July 2014,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8770428/138/supp/C)出版。与会代表们表示,该会议组织有序,程序规范,学术氛围良好,交流充分,是运输学子们进行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大家相约二年后在长春的第十届交通运输研究会议(ICTTS’2016)上再见。
|